網路百科
Advertisement

十大建設中華民國因為全球能源危機而在1970年代 (民國60年代)左右的積極建設時期。多為交通建設,共有6項。

背景[ | ]

因為1973年中東爆發第四次以阿戰爭,之後阿拉伯國家利用強權國家的石油需求,發動第一次石油危機OPEC減產、石油禁運,使油價大漲,造成全球能源危機。

過程[ | ]

在推出客廳即工場的同時,行政院院長蔣經國提出十大建設,其內容為:

核能發電廠[ | ]

台灣首座核能發電廠,位於台北縣萬里鄉 (今新北市萬里區)。

中正國際機場[ | ]

現名臺灣桃園國際機場,位於桃園縣大園鄉 (今桃園市大園區),輔助臺北松山國際機場

台中港[ | ]

新建的國際港,解決了中台灣無國際港口的問題。

中山高速公路[ | ]

台灣第一條高速公路,從基隆高雄,加快台灣西部南北交通運輸。

大煉鋼廠[ | ]

基於工業區位的交通區位,大煉鋼廠設置在高雄港,節省運輸原料的費用。

中國造船廠[ | ]

中國造船廠 (今台灣國際造船公司)的高雄總廠位於高雄港,製造各種船隻。

石油化學工業[ | ]

中國石油公司 (今台灣中油)對於台灣的塑膠石油工業之發展有一定影響力。

鐵路電氣化[ | ]

臺鐵原是使用蒸氣火車柴油火車,速度稍慢。對縱貫線實施鐵路電氣化後使列車的平均速度提高,減少了行車時間,也減少耗能。有助於提升效能、節省能源。

北迴鐵路[ | ]

蘇澳新站連結宜蘭線,以跟西部鐵道相連。並由花蓮車站臺東線連結,使原本孤立在東台灣的臺東線得以和西部鐵道相通。

蘇澳港[ | ]

由一小港口改建,成為重要國際港口。

結果[ | ]

使中華民國對外貿易持續成長,保持出超,國民所得提高。並與香港大韓民國新加坡並稱亞洲四小龍,成為開發中國家的楷模。

參考文獻[ | ]

書目[ | ]

  • 《國小社會5下》,康軒出版,2010年2月版
  • 《國中社會1下》,翰林出版,2012年2月版
  • 《國中社會3下》,翰林出版,2013年10月版

網站[ | ]

注釋[ | ]


外部連結[ | ]

中華民國十大建設
核能發電廠 - 中正國際機場 - 台中港 - 中山高速公路 - 大煉鋼廠 - 中國造船廠 - 石油化學工業 - 鐵路電氣化 - 北迴鐵路 - 蘇澳港

· ·
Advertisement